首页 >> 天平

经济下行是经济发展的结果直流马达

时间:2022/07/13 19:09:05 编辑:

目前,人们大多把经济下行归于制度成本上升的结果,所以解决方案在于减税等以降低制度成本。但是,事实上经济下行是经济发展的自然结果,而且制度成本的上升既是经济发展的结果,也是经济发展的目的,难道经济发展不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吗?那么,经济发展为何会导致经济下行呢?

对此原因很简单,我们知道物以稀为贵,而发展了,东西多了,东西自然就会便宜,企业利润就会下降。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满足需求,经济发展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满足需求的过程,而需求满足了,自然需求就饱和了,需求就不足了。按照戈申定律,人对某种财物的需要是随着得到满足而逐渐减少的,直到达到需要的饱和,这时对这种财物的欲望就没有了,甚至于会变为厌恶。经济发展之所以导致经济下行实际上就根植于价值悖论之中,即如果需求不变,供给量愈大,边际效用与价值就愈小,反之就愈大。如果供给量不变,需求愈大,边际效用与价值就愈大。反之就愈小。所以,经济发展与价值或者利润是成反比例关系的,从某种意义上讲,企业家行为都是在自杀,都是在让自己无路可走,而唯一出路就是转型升级,除此之外,还有其他选择吗?

中国经济下一步会是L型吗?会的,因为经济增长源于需求,而经济增长过程与结果自然是需求不断满足的过程与最终需求的饱和,所谓有效需求不足实际上是需求的饱和,而超过这一点,就是产能过剩,生产愈多,过剩愈大。过剩愈大,亏损愈多,这就是价值悖论与边际效用定律。目前,中国经济经过30年快速上升发展,显然已经转入下降阶段,比如中国经济在2010年后的持续减速。经济增长率从2010年超过10%降至2014年的7.3%,2015年则进一步下滑到6.9%,创下25年来的最低纪录。这是中国在1979年向市场经济转型后第一次经历这么长时间的经济减速。目前经济下行压力仍然巨大。这种减速通常被归因为中国内部结构性问题,比如效率低下的国有企业、高债务杠杆、老龄化以及不可持续的投资拉动型增长模式。这样的问题解决起来并不容易。如此一来,中国经济的崩盘被认为不可避免。中国会是下一个日本吗?这是人们目前惯用的一种比较方法,确实两者存在许多相似性,许多学者认为中国经济奇迹无非是日本经济奇迹在更大规模上的复制,两者都是以外向型加工出口为基础。而随着人口老龄化,成本提升,以及来自于美国的遏制,日本经济的辉煌早已不在,同样,目前中国面临相同的困境。日本和韩国在经济减速之前,也曾以依赖巨额投资推动的快速工业化和出口导向政策,实现了让人刮目相看的增长。这三个国家有类似的经历,但所处时期则不同。按人均GDP计,中国落后日本超过40年,落后韩国20年左右。具体而言,日本的人均GDP年增长率在1960年代平均达8.6%,却在1970和80年代快速下降到3%至4%;韩国的GDP增长率从1970与80年代的7%至8%下跌到2000年代的4%。中国持续30年之久的两位数增长在2010年走到了尽头,目前年增长不足7%。三个国家的年增长率在人均收入达到8000美元左右就分别开始下降了。正如之前的日本和韩国那样,中国正在实施这一调整。但它面临严重的障碍:首先是制度和人力资源能力有限,这可能阻碍国内创新和有效资源分配。由于生育率低和人口快速老龄化,中国也面临劳动力增长减少的问题。根据联合国发布的数据,中国的劳动年龄人口的平均增长率在2010年至2020年间会是负0.1%,远低于2000年至2010年的1.5%。此外,随着就业转移到服务业,总体生产率增长可能会下降,日本和韩国便出现这种状况。在中国,服务业劳动者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在1981年至2010年间仅为1.3%,而制造业则高达15.1%。正如美国前财长萨默斯(Lawrence Summers)和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巴罗(Robert Barro)指出,如同日本和韩国一样,经济放缓对中国来说是不可避免的。许多学者悲观地认为,中国的GDP增长率将在未来10年下滑到5%至6%,而从长远来看将是3%至4%,甚至于出现负增长。

中国经济下一步会是V型吗?会的,因为旧的需求满足了,新的需求又会产生,而新的需求又将推动经济增长由L型转变为V型。那么,中国投资机会枯竭了吗?显然没有,中国依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首先,作为中等收入国家,中国有充足的机会实现工业产能升级。尽管钢铁、水泥、玻璃、铝、造船和其他工业领域出现严重产能过剩--虽然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加工工业因工资的不断上涨已失去了相对的优势--但它们都属于中低产业。中国在向中高产业转变的过程中有许多投资机遇,比如在特种钢材、精密机床、先进设备等领域。这样的投资会带来高经济回报。其次,中国过去的基础设施投资主要是为了通过高速公路、高铁、机场和港口将一座城市与另一座城市连通。然而,像地铁和污水处理系统这样的城市内的基础设施却严重不足。投资这些领域可以降低交易成本、增加经济效率并产生较高的社会回报和经济回报。第三,中国亟须投资环保领域。在经济快速增长过程中,中国遭遇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投资这一领域会带来高社会回报。最后,城镇化。目前,中国约有55%的人口生活在城镇地区。高收入国家的城镇化水平通常超过80%。未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需要在住房、城市基础设施和其他公共服务领域进行投资。

所以,从经济体量与中国自身大陆型经济结构来看,中国与美国更加相似,两者更具可比性。如果与美国相比,中国目前相似于一战前后的美国,一战以后美国从债务国成为年轻的债权国,从资本输入国成为输出国,时任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14点计划,试图带领美国走向国际政治舞台中心,但遭到欧洲列强的抵制。随即美国选择重返孤立主义政策,把精力用于国内发展,提出美国的政治就是做生意,由此在美国历史上出现了一个大转型,大变革和大繁荣的时期,史称“柯立芝繁荣”,它使美国经济得到了十足的发展,美国人民达到了“人类历史上罕见的幸福境界”,为后来美国走向国际舞台创造了坚实的基础。首先,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成为年轻的债权国,并成为世界经济上无可争议的领跑者。同样,中国目前已是全球外汇储备第一大国,从资本输入国成为输出国,财政收入已是全球第二大国。其次,是从外需转为内需,当时美国意识到他们的国家不仅拥有丰富的物质和人力资源,而且还拥有广阔的国内市场。同样目前由于全球需求的崩溃以及贸易摩擦的加剧,中国继续以外需出口拉动为引擎的发展模式已成为不可能,所以必须依靠自己产生的蒸汽动力前行,逐步从内部的活力中取得新的发展动力。其三,美国当时经济转型主要靠大规模生产在工业生产中的采用,特别是汽车制造业的迅速壮大,给美国经济发展注入了巨大的活力。同样,目前在全球产业链中,中国正在加快从低端向中高端发展,努力抢占下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先机。

那么,中国经济下一步会是W型吗?自然会的,因为新的需求一旦满足,新的需求又会产生,所以,从长期看经济发展的过程就是一个W型的自然进化过程。比如历史上美国的经济发展过程就是一个典型的W型过程,最早美国是英国的殖民地,但是通过承接欧洲特别是英国的产业,资本与人力资源的转移,一夜之间从农业国成为工业国。上世纪初畅销书《世界的美国化》作者威廉·斯迪德认为尽管在18世纪美国处于英国统治之下,但是随着美国的崛起,英国未来的经济将与美国息息相关。当时欧洲人惊呼“美国入侵”,牢骚满腹的抱怨每天早晨每一位普通公民都在美国制造的闹钟声音中醒来;从产自美国新英格兰的床单上爬起床,用纽约的肥皂和扬基安全剃须刀刮脸。然后穿上产自西卡罗来纳的袜子,再外面再蹬上一双波士顿长靴;系紧康涅狄克州产的背带裤,等等,欧洲人发现生活已经离不开美国制造,英国首相威廉·格兰斯顿1878年就预言美国在商业地位上超过英国是无法避免的,“当我们还在为自己的快速发展洋洋自得的时候,美国人已经在一路小跑超过我们。” 那么,美国为何会超过英国呢?原因之一是英国人和英国公司每年都将他们一半以上的存款投资到美国,这甚至超过了他们对自己国家的投资。虽然这些投资带来的收益使英国每年的国民收入得到增加,但是这些投资本身让美国企业完成了现代化,美国在一夜之间从以农耕为主的社会成为以工业为主的都市化社会,成为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功的象征。之后就是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转型,这次转型使美国经济又得到了持续20年的大发展,但是好景不长,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差点要了美国的命。接下来就是罗斯福新政以及二战后美国经济的再一次繁荣,其基础在于战时经济向民用经济的转型,福利制度的建立扩大了国内消费市场,还有马歇尔计划为美国创造了一个巨大的世界市场。但是,上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美国经济处于长期的L型停滞状态,尽管在上世纪80年代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发展,美国经济一度呈现由L型向V型的转变,但结果是昙花一现。那么,美国经济发展为何长期处于L型呢?现在美国与西方国家把自己面临的问题都归于全球化,认为是全球化导致了发达国家就业机会的流失,中产阶级的贫困化,导致了美国与西方经济的衰退,福利制度的难以为继。所以,解决出路在于回归本土主义,贸易保护主义,这也就是民粹主义兴起的根本原因。但是,与此相对的另一种认为或者逻辑是,正是因为高工资,高福利,高税收压制了美国与西方国家的资本积累,逼走了企业,由此导致经济增长的停滞,失业率居高不下,税收与福利的下降,国内投资机会的枯竭,资本与产业的转移。所以,美国与西方国家问题的根源在于自身,而不在于全球化,民粹主义实际上于事无补,闭关自守结果只能是自我孤立化与自我边缘化。所以,无论是米塞斯,哈耶克,还是后来的米尔顿·弗里德曼,詹姆斯·布坎南都认为所谓市场经济体制实际上从19世纪下半期随着福利国家的产生,在西方就已经开始走向衰退,这是西方文明的悲剧。而西方文明的复兴显然有赖于自由主义市场竞争理念与体制的复活和重建。

年轻时经济学家熊彼特曾经利用访学美国的时间,对美国进行了一次长达六千英里旅程的实地考察。他对当时美国工业如此迅速的发展感到震惊,正如他后来所说的那样,“在19世纪这个国家的价值体系将几乎所有的精力和头脑集中于商业,并让商人的思想主导整个国家的灵魂。”这无疑是使熊彼特相信美国将代替英国成为世界经济中心的原因。同样,目前在世界上最具有这种精神的国家,应该是中国。所以对于中国崛起前景的展望不仅要看到未来5年,更要看到未来10年,50年。不仅要看到表面的,更要看到表面背后那种精神与灵魂,因为这才是未来中国发展趋势的引擎。中国崛起可以说是顺势而为。顺势而起,顺势而变,顺势而成,可以说这是中国崛起的三部曲。而所谓势就是经济全球化,这是中国崛起的基础。顺势而起这是中国崛起的第一个阶段,中国因改革开放,融入现有全球经济体系,在不经意间成为世界工厂,成为第二大世界经济体国家。顺势而变是第二个阶段,也是目前中国所处的阶段,一方面中国因为成为世界工厂,反过来又成为推动新一轮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引擎,其标志就是“一带一路”。另一方面中国国内经济结构进入一个大转型时期,如果转型成功,将迎来一个大发展,大繁荣,一个属于建设自己的时代。顺势而成将是中国崛起的第三个阶段,中国崛起不仅是中国梦,也是世界梦,不仅将影响世界经济结构的变化,也将推动国际政治民主化的发展。如果说中国顺势而起用了35年,那么顺势而变至少也将是35年,最后顺势而成还有35年,对此不妨可以比较一下19世纪的英国与20世纪的美国,就可以略见一斑。

中联南海(北京)贸易有限公司

橡胶涂料喷漆报价

陶瓷谐振

福建建阳胜德山庄

哑克力板报价

2手纸箱价格

3-丙二胺

悦途朗逸车载DVD

抚顺市力达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果光苹果报价

相关资讯